科研成果

核心区疏解空间再利用的几种典型模式

2018/05/17

      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是北京市当前的首要任务。自2014年以来,功能疏解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核心区已存在不少可再利用空间。如何更好实现核心区疏解空间的合理再利用,是关系到“如何建设首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的重大历史命题,关系到北京如何正确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疏解空间再利用的模式,第一要素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第二要素是需要明确谁来主导,这与“做什么”和“怎么做”紧密相关;第三要素则是“可推广性”,这是前面两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长期跟踪观察疏解空间再利用案例约30余个,在整理归类的基础上,选取和总结了"什刹海”模式、“青龙胡同”模式、“沈家本故居”模式和“白塔寺再生计划”模式四个典型模式。归纳了启示,提出了政策建议。

                                                                                                                                                                                                                                                        撰稿人:投资研究部  张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