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要闻

“回天有我—大型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讨会”在回天地区成功召开

2019/07/25

      7月5日,在市回天专班指导下,由“回天有我”联合创新实验室与“回天有术”青年学者俱乐部共同发起,回天有我社会服务长效机制课题组、昌平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北京市委党校首都高端智库“回天有我”大型社区治理课题组、北京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新技术革命与社会治理研究)、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回天有数”项目组、北京市回天社区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大型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讨会”在回龙观首开广场益客图书馆召开。会议由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社会研究部副部长冯丹和昌平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主任张多共同主持,共计3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回天地区社区治理、物业管理、社区营造、社会动员、城市更新、大数据应用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为回天地区社区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智力支撑。

                                                                                社区治理专题

No.1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杨积堂

《社会转型期社区治理经验与启示》

      杨积堂总结了社区治理发展的五个结构性转型背景,以及党建提供政治保障、协商民主奠定民主基石、基层自治扎牢群众基础、社会组织发展凝聚社会力量、志愿服务形成公益基础、文化活动培育精神基础、智慧社区提供技术保障、社会企业作为重要支撑八个方面的经验,并对社会治理的归宿、底色、领导、基础、机制进行了概括,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No.2信托物业管理专家舒可心

《大型、超大型商品房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困境对策——暨商品房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之供给侧改革》

      舒可心为大家介绍了物业管理服务的信托本质以及当前小区物业管理机制设计中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和其必然产生物业管理冲突的原因,在当前物业服务大量外包,市场价格公开透明的情况下,主张完全公开透明的信托式物业管理服务,让每个小区居民都能了解物业服务的成本、运作过程、监督物业服务,鼓励大家将物业费用理解成为业主们众筹的社区消费型基金,提出了用类似基金会的方式聘用物业公司作为基金管理机构来管理和使用物业费的解决办法。

No.3北京市社科院社会学所刘阳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组织化支撑》

      刘阳以东城区“三级平台”为切入点,向大家介绍了政府服务项目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片面依赖项目制的大背景下,主张项目化与其他方式的配合使用,针对东城区的“三级平台”,提出以项目化和组织化互补互促作为贯穿各级平台建设的主线,从区级平台、街道平台、社区平台、人力资源四个方面出发,着重发挥整体优势,推动东城区的社会组织培育与社区治理。

No.4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李丁

《城市社区基层自治的结构性困境》

      李丁从经济、政治、学术三个维度系统回答了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总结基层治理面临结构性困境的深层原因。要解决当前的困境需要解放思想,弄清楚上述困境背后几个重要元问题的答案,尝试建立新机制,通过多种社区过程教育居民、培育新市民,更好解决大规模小区集体决策困难、民众社会参与积极性不足,公众自由组织化参与社会治理的自由空间有限等根本问题。


                                                                                社区营造专题

No.1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李骁然

《回天有数——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体检与治理》

      李骁然全景式地介绍了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的回天有数项目。回天有数项目二期通过横向和纵向的体检,诊断了回天地区的城市问题,提出了进行公共设施提升的规划建议,并对相关设施的效果进行模拟和测算;汇报重点介绍了对体育公园、自行车专用路等重大项目和龙腾四五六等试点社区的深入观测结果,展现了大数据手段在助力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的作用。她还对回天有数项目三期的背景、技术框架、工作计划以及预期成果做了简要介绍,表示项目团队将通过大数据助力北京市政府推动社区的精细化治理,真正实现人和城市的和谐发展。

No.2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更新所刘巍

《城市更新:从空间重塑到价值重构》

      刘巍以修复方家胡同为切入点,描述了老城问题的复杂性,指出老城复兴的总体目标实质上已从物质空间规划转向综合的社会治理,认为城市更新不仅需要处理空间问题,还需要重新梳理空间背后的社会关系。主张政府、市场和民众三方进行积极转型,构建一种良性的合作关系,提倡转变工具思维,运用系统思维参与到复杂的社区治理,从空间出发,超越空间,综合解决城市问题。

No.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佳燕

《参与式社区生活空间营造》

      刘佳燕系统介绍了一种新的社区规划范式的逐步发展与完善,并从综合性发展——以人为核心的五维并举、实践性指向——从多方共识到共同行动、主体性建构——从“为人的规划”到“与人的规划”、过程性控制——从“生产空间”到“空间的生产”、 立体化架构——从“落脚微观”到“上下联动”、制度化保障——从“做项目搞活动”到“团队扎根陪伴”六个方面介绍了社区规划范式的转型与发展完善,并通过亲身实践的案例给这些转型提供了精彩的例证。

No.4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孙瑜

《如何动员社区——社区营造的迷与思》

      孙瑜首先总结了关于自组织与社区公共性的相关理论,提炼了社区营造理念的本质,并以大栅栏社区营造为例,介绍了清华大学社造团队的资源调查、社区培训、微公益创投、培育组织、组织评估的社造五大流程。她主张创新社区内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官方行政组织的多方关系连结和合作形式,并从持续明晰政府授权还权边界、激发居民自主参与、保育共同体土壤、探索多方多领域合作共治、培育社区公益等方面介绍强调了社区营造的意义,加深了大家对社区营造的理解。

No.5北京市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谈小燕

《大型社区治理中社区参与的本土实践探索》

      谈小燕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切入大型城市社区治理研究,深入总结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回天计划在北京基层治理创新中的意义,对回天地区的社会参与情况和挑战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做实党建引领、实施分类治理、缩小治理单元、推动再组织化等改进社区参与的多方设想,积极保证社会参与的参与性、社会性、引领性和可持续性,做好社区参与规划等顶层设计和平台搭建工作,整合社区基金、社区基金会等资源,培养一批懂社区、爱社区、爱居民的社区治理专业人才,孵化引进有能力有意愿的社会组织,提升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和稳定性。

专家发言结束后,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通过本次会议,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提出了关于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的多项宝贵意见,并就未来植根回天社区,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了初步共识。


                                                             发起单位简介

      “回天有我”联合创新实验室全称“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长效机制联合创新实验室,是受市回天专班委托,由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市发展改革委直属研究机构)和昌平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联合成立的融合式问题解决型智库平台,致力于组织市区两级单位、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和专家智库等到回天地区报到服务。